Error loading images. One or more images were not found.

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

u=1544986383,447851170&fm=21&gp=0
? ? ? ? 人格障礙(personalitydisorder,PD) 是一種發(fā)生于青春期并持續(xù)一生的精神障礙。國外報道普通人群中人格障礙患病率為2.8% ~13%。廈門心理醫(yī)生郭瀟贏等在北京市某理工科重點大學調查了2205名一年級大學生,應用人格診斷問卷(修訂版)(PersonalityDiagnosticQuestionaire?Revised,PDQR)作為篩檢工具,并用國際人格障礙檢查表(InternationalPer?sonalityDisordersExamination,IPDE)作為確診工具,檢出人格障礙的患病率為2.49%。人格障礙患者不僅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受到損害、社會適應性下降,而且增加了他人和社會的負擔。如在嘗試自殺者、無家可歸者和有犯罪行為的人群中人格障礙的發(fā)生率均顯著高于普通人群。
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在一般人口中的數目不詳,他們很少求助于醫(yī)生,如果配偶或同事伴其去治療,他們多持否認或辯解的態(tài)度,使治療者難以明辨真相。據調查資料表明,具有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的人數占心理障礙總人數的5.8%,由于這種人少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偏執(zhí)行為持否認態(tài)度,實際情況可能要超過這個比例。當他意識到自己的這一問題時,自己也是很難改變。自己經常難以自拔,陷入難言的痛苦中。當向外界求助時,別人的指導難以維持太久,繼而又陷入從前的狀態(tài)。自己也經常以多種方式疏通自己讓自己走出困境但是很難。

發(fā)病原因

早期失愛

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拒絕的家庭環(huán)境之中。缺乏母愛,經常被指責和否定。單親家庭更易出現有偏執(zhí)型人格的兒童!

后天受挫

成長中連續(xù)地遭受生活打擊,經常遇到挫折和失敗。如經常受侮辱或冤屈。

自我苛求

自我要求標準極高,并與自身存在某些缺陷之間構成尖銳的矛盾。但是從不公開承認自身的某些缺陷。如個子不高、長相不出眾、才能不突出等,其實,意識深層正為此自卑。

處境異常

某些異常的處境也使人偏執(zhí)。如沒有學歷的人,厭惡別人談論學歷,經濟狀況不好的人,回避談論經濟收入問題,單親家庭的孩子,怕別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況[1]。

臨床表現

該病多見于男性。據1988年廈門德仁心教育咨詢有限公司調查資料表明,這種人格障礙的人數占心理障礙總人數的5.8%,實際情況可能要超過這個比例。在調查研究中還發(fā)現,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患者中以男性較多見,且以膽汁質或外向型性格的人居多。表現固執(zhí),敏感多疑,過分警覺,心胸狹隘,好嫉妒;自我評價過高,體驗到自己過分重要,傾向推諉客觀,拒絕接受批評,對挫折和失敗過分敏感,如受到質疑則出現爭論,詭辯,甚至沖動攻擊和好斗;常有某些超價觀念和不安全、不愉快、缺乏幽默感;這類人經常處于戒備和緊張狀態(tài)之中,尋找懷疑偏見的根據,對他人的中性或善意的動作歪曲而采取敵意和藐視,對事態(tài)的前后關系缺乏正確評價;容易發(fā)生病理性嫉妒。此類人一般是自我和諧的,不會主動或被動尋求醫(yī)生幫助。他們通常出現于信訪部門或司法精神病鑒定場合。

診斷和鑒別診斷

ICD-10F60.0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的特征為:
(a)對挫折與拒絕過分敏感;
(b)容易長久的記仇,即不肯原諒侮辱,傷害或輕視;
(c)猜疑,以及將體驗歪曲的一種普遍傾向,即把他人無意的或有好的行為誤解為敵意或輕蔑;
(d)與現實環(huán)境不相稱的好斗及頑固地維護個人的權利;
(e)極易猜疑,毫無根據地懷疑配偶或性伴侶的忠誠;
(f)將自己看得過分重要的傾向,表現為持續(xù)的自我援引態(tài)度;
(g)將病人直接有關的事件以及世間的形形色色都解釋為“陰謀”的無根據的先占觀念。
包括:夸大性偏執(zhí),狂信性,好訴訟性及敏感性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
不含:妄想性障礙,精神分裂癥
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與偏執(zhí)性精神病不難區(qū)別,前者缺乏固定的妄想。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不存在幻覺和妄想。

疾病治療

由于人格障礙的本質和發(fā)生原因尚未解決,因此對治療作用的估價不易。Kraft(1965)復習有關治療的資料后指出,即使是最嚴重的病例,經過一個階段治療后亦可獲得好轉。在人格障礙的治療上應該清除無能為力的悲觀觀點,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進行矯治[2]。

藥物治療

制訂藥物治療計劃時應檢查患者有無共患疾病。對伴發(fā)焦慮、抑郁的患者采取聯(lián)合治療,可給予抗抑郁藥及抗焦慮藥對癥處理,建議在醫(yī)生指導下服藥。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對人格障礙是有益的,通過深入接觸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系以人道主義和關心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幫助他們認識個性的缺陷所在,進而指出個性是可以改變的,鼓勵他們樹立信心,改造自己性格,如遇到困境可進行危機干預。偏執(zhí)型人格治療心理治療的基本原理在于由心理咨詢師針對來訪者的癥狀用心理學的原理進行解釋,來協(xié)助病人能對自己的心理動態(tài)與病情,特別是壓抑的欲望,隱蔽的動機,或不能解除的情結有所領悟與了解。通過由自知力的獲得,了解自己的內心,洞察自己適應困難的反應模式,進而改善自己的心理行為及處理困難的方式,間接的解除精神癥狀,并促進自己的人格成熟。心理治療的重點不止在于解除精神癥狀,而只在于改進病人對于現實的心理適應方式,包括對內如何處理自己的欲望要求,調節(jié)超我的適當控制,以較有效的方式來應付外界之現實的要求。即治療的范圍要包括內在的精神,人際關系,現實的適應。其最終目標乃在促進自我性格的成熟。因此治療的目的要與病人協(xié)商,依病人的需要與治療動機而調節(jié)治療的期間與范圍。
認知行為療法特別注重去發(fā)展咨詢師和患者的關系,工作重點是在咨詢早期故意增加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在咨詢后期使用認知技術和行為實驗直接挑戰(zhàn)患者存在的偏執(zhí)信念。這種典型的策略有助于其他干預和在咨詢早期改善偏執(zhí)癥狀,通過升高自我效能感來減少警覺。咨詢中通過指導患者識別自動思維,用提問方式評價自動思維、布置家庭作業(yè)、人際交往技能訓練等方法,改善患者處理焦慮和人際關系問題的能力.發(fā)現別人的目的和意圖的更切實的感知,不斷增加對別人觀點的認識,所有這些將導致入際關系沖突的改變?;颊咧饕摹叭烁窀淖儭卑l(fā)生在接受咨詢結束時,各方面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認知提高法由于患者對別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會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與他建立信任關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交流情感,向他全面介紹其自身人格障礙的性質.特點、危害性及糾正方法,使其對自己有一正確、客觀的認識,并自覺自愿產生要求改變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這是進一步進行心理治療的先決條件。
增加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患者強烈的警覺性和防御性是核心信念的產物,保護他的安全是必要的。如果升高患者有關情境問題的自我效能感是可能的.那么他就能十分自信地處理周圍人提出的問題,認識到強烈的警惕和防御是不必要的,使其警惕和防御性能部分下降,并大大減少患者癥狀的嚴重度,使得更容易通過傳統(tǒng)的認知治療技術去了解患者的認知,并且更有可能勸說患者盡力用另一種方法去處理人際處突。因此,首先增加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指導患者識別自動思維首先識別患者在會談當中產生的自動思維,其次通過回憶、想象、角色扮演或假設的方式引導患者對會談之間所遇到的困境或曾有過的自動思維進行識別。識別患者自動思維的最佳時機就是咨詢師在會談中注意到有情感變化的時候。對患者出現的語詞或非語詞性的線索保持警覺至關重要.這樣才能夠引導出“熱性認知”(hot cognition).也就是在會談當中出現的與患者的情緒變化聯(lián)系的重要自動思維和想象.識別熱性認知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們在概念化當中非常關鍵??偟膩碇v,這些充滿情感的思維是我們要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
用提問方式評價自動思維在引導了自動思維,肯定了它的重要性和對人的困擾,并且確認了它所伴隨的反應(情緒的、生理的和行為的)之后,咨詢師就會幫助患者評價它.然而,他不會直接去挑戰(zhàn)患者的自動思維,原因有兩個:第一。地事先并不知道是否所有的自動思維都是歪曲的;第二,直接地挑戰(zhàn)違反了認知治療的基本原則,也就是協(xié)作原則:咨詢師與患者共同檢查自動思維,檢驗其有效性或有用性,并產生更為適應性的反應。咨詢師一般采用提問方式引導患者.針對自動思維提出問題并具體化,或者改變提問方式來幫助獲得更有效的認識。從詢問思維的有效性入手,然后將重點轉移到患者隱古的信念,最后提出開放式的問題來評價提問的效果并估計是否需要進一步處理該自動思維。
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
1.認知提高法。由于患者對別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會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與他們建立信任關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交流情感,向他們全面介紹其自身人格障礙的性質、特點、危害性及糾正方法,使其對自己有一正確、客觀的認識,并自覺自愿產生要求改變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這是進一步進行心理治療的先決條件。家庭作業(yè)是認知治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家庭作業(yè)完成得好,可為患者提供更多的自我教育機會,收集更多的資料,檢驗他的思想和信念,糾正他的思維和驗證新的行為。家庭作業(yè)可檢驗在治療過程中所學到的東而增加自我療效感。第一次會談中,幫助患者制定他的目標單和進行積極的自我陳述日記。接下來的幾次咨詢中,用家庭作業(yè)加強患者對自動思維的評估和反應。當認清重要的假設和信念時,患者發(fā)現復習一個完整認知概念表是有用的。信念矯正前后,患者將逐步經歷行為改變:練習新技能.練習“仿佛”技術,通過行為實驗檢驗思維和信念。在最后的咨詢階段,家庭作業(yè)應服務于預后和復發(fā)預防。
2.交友訓練法。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交友活動,在交友中學會信任別人,消除不安感。交友訓練的原則和要領是:
(1)真誠相見,以誠交心。本人必須采取誠心誠意、肝膽相照的態(tài)度積極地交友。要相信大多數人是友好的和比較好的,可以信賴的,不應該對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存在偏見和不信任態(tài)度。必須明確,交友的目的在于克服偏執(zhí)心理,尋求友誼和幫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礙。
(2)交往中盡量主動給予知心朋友各種幫助。這有助于以心換心,取得對方的信任和鞏固友誼。尤其當別人有困難時,更應鼎力相助,患難中知真情,這樣才能取得朋友的信賴和增強友誼。
(3)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客原則。性格、脾氣的相似和一致,有助于心理相容,搞好朋友關系。另外,性別、年齡、職業(yè)、文化修養(yǎng)、經濟水平、社會地位和興趣愛好等亦存在“心理相容”的問題。但是最基本的心理相容的條件是思想意識和人生觀價值觀的相似和一致,所謂“志同道合”。這是發(fā)展合作、鞏固友誼的心理基礎。
3.自我療法。具有偏執(zhí)型人格的人喜歡走極端,這與其頭腦里的非理性觀念相關聯(lián)。因此,要改變偏執(zhí)行為,偏執(zhí)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須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觀念。如:
①我不能容忍別人一絲一毫的不忠。
②世上沒有好人,我只相信自己。
②對別人的進攻,我必須立即予以強烈反擊,要讓他知道我比他更強。
④我不能表現出溫柔,這會給人一種不強健的感覺。
現在對這些觀念加以改造,以除去其中極端偏激的成份。
①我不是說一不二的君王,別人偶爾的不忠應該原諒。
②世上好人和壞人都存在,我應該相信那些好人。
③對別人的進攻,馬上反擊未必是上策,而且我必須首先辨清是否真的受到了攻擊。
④我不敢表示真實的情感,這本身就是虛弱的表現。
每當故態(tài)復萌時,就應該把改造過的合理化觀念默念一遍,以此來阻止自己的偏激行為。有時自己不知不覺表現出了偏激行為、事后應重新分析當時的想法,我出當時的非理性觀念,然后加以改造,以防下次再犯。
4.敵意糾正訓練法。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患者易對他人和周圍環(huán)境充滿敵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訓練方法,有助于克服敵意對抗心理。
(1)經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敵對心理”的旋渦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處世待人時注意糾正,這樣會明顯減輕敵意心理和強烈的情緒反應。
(2)要懂得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學會對那些幫助過你的人說感謝的話,而不要不疼不癢地說一聲“謝謝”,更不能不理不睬。
(3)要學會向你認識的所有人微笑??赡荛_始時你很不習慣,做得不自然,但必須這樣做,而且努力去做好。
(4)要在生活中學會忍讓和有耐心。生活在復雜的大干世界中,沖突糾紛和摩擦是難免的,這時必須忍讓和克制,不能讓敵對的怒火燒得自己暈頭轉向,肝火旺旺。
5.沙盤游戲法。心理咨詢可協(xié)助其整合人格、恢復心理健康。對患者進行潛意識的分析,有助于咨詢師對患者制定有效的咨詢方案。

教育、訓練和安排

多數學者指出懲罰對這類人是無效的、需要多方面緊密配合對他們提供產期而穩(wěn)定的服務和管理,特別是衛(wèi)生部門和教育系統(tǒng)的配合。

疾病預后

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的經過是漫長的,有的終生如此,有的可能是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的前奏。隨著年齡增長,人格趨向成熟或應激減少,偏執(zhí)型特征大多緩和

?相關文章

時間 : 2013-07-14
標簽 :
分類 : B 個案問答
評論 : 0條

= 15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