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學生的那些情結(三)

?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揭秘大學生的那些情結(三)
?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后,“讀書改變個人命運”的路徑重新開通。絕大多數人生活在貧困線下,缺乏改變命運的其他資源和路徑,要想盡快改變糟糕的個人命運,讀書是唯一的捷徑。在老百姓心目中,讀書本身不重要,讀什么書更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讀書可以考上大學,可以過上好的日子,如此而已。所以,當應試教育成為改革開放后中國教育的主流以后,除開極少數的精英人士大叫“不妥”以外,人們并沒有表示明確的反感或反對。
在大量的學生和他們的父母看來,反對應試教育有什么實際意義嗎?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真的有什么本質的不同嗎?沒有。死記硬背的應試教育能夠讓他們跨進大學校門,實現“黃金屋,顏如玉”的夢想,這有什么不好呢?
如果只有通過接受素質教育才能跨進大學校門,應試教育自然就會壽終正寢。問題就在這里–應試教育或素質教育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路徑。在學生們的眼中,應試教育或素質教育只是形式,是進入大學校門的入場券,這張入場券是金屬的還是塑料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具備讓一個人入場的功能。
我曾經問過很多中學生,每天死記硬背不煩嗎?他們回答:“很煩,但還是要竭盡全力去背那些枯燥的東西,沒有辦法,不背就考不上大學,考不上大學這輩子就沒戲了?!?/span>
學生讀書的出發(fā)點以及考試的形式,與古代的科舉有什么區(qū)別?越來越多的學生在考試中作弊,作弊的手段越來越高明,而且沒有多少學生認為作弊是可恥的行為,這說明這樣的考試在學生們的心目中并沒有什么高尚可言,反正就是人生路上的一塊跳板而已,作作弊也沒什么了不起。
正是因為對路徑的依賴,2009年,各地都傳來大量高中畢業(yè)生放棄高考的消息,雖然有關部門一再聲明,這些學生放棄高考并非是就業(yè)難造成的,但大家都明白,恰恰就是因為就業(yè)難讓很多貧困家庭的子弟斷絕了改變個人命運的路徑,此路不通,他們才放棄高考。讀書已經不能通向“黃金屋”,誰還愿意讀書?
讀書并非為了發(fā)展個人思維能力,并非為了擔當公民責任,而是為了找個飯碗告別不堪的貧困生活。
用路徑依賴來解釋中國教育出現的各種怪象,真是太恰當不過。有人讀書是為了發(fā)展個人思維、擔當公民責任嗎?有,我可以列舉出一大串讓人敬仰的名字出來。但更多的人卻不是沖這個來的,他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個人功利,他們或許沒有認真想過自己的責任,也沒想過自己還有公民責任。
這不完全是他們的錯,就像一些有識之士所說的一樣,僅僅用道德來譴責這些怪象是沒有意義、也是不公平的。他們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卻沒有其他可行的路徑,這才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這就是路徑依賴–即使一萬個不情愿,你還得這樣去做,別無他途,除非你甘愿過苦日子。你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必須踏上這條路。
“讀書改變命運”必然成為多數學生的唯一選擇,他們需要解決的不是國家的問題,不是人類的問題,不是公民責任,而是他們自己的問題,在他們面臨挨餓的威脅的時候,空談大學精神是沒有意義的。
現在,重建大學精神的呼聲此起彼伏,但不是重建大學精神不重要,而是這幾乎就是一個美麗的夢想。在大部分的資源被少數人壟斷的情況下,“讀書改變命運” 必然成為多數學生的唯一選擇,他們需要解決的不是國家的問題,不是人類的問題,不是公民責任,而是他們自己的問題,在他們面臨挨餓的威脅的時候,空談大學精神是沒有意義的。
讀書,找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這是絕大多數學生的希望,也是在他們身后默默地支持他們的父母們的希望。正因為我太了解他們的內心,所以我才在本書前面幾個部分里,反復強調要教會他們一技之長,作為安身立命的本領。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把大學教育的作用降低到這個層次(就是姚國華先生和錢理群先生所痛斥的“現在的大學就是打工仔培訓機構”),實在是退而求其次的無可奈何之舉。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官方網站:心理健康 ◆?http://www.xmxljg.cn
官方網站:心理雞湯?◆?http://hotbraziliangirl.com
專家督導:心理輔導 ◆?http://weibo.com/fjxlzx/
專家督導:心理治療 ◆?http://blog.sina.com.cn/xmxlys
企業(yè)微博:心理詞典 ◆?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心理課堂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
公司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廈門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尊重您的個人私密,使隱私權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