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教育變發(fā)展教育(上)

119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生存教育變發(fā)展教育(上)

 

孫云曉: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常常感覺自己“疲于奔命”,就像您在書中所說,能生存就行了,可是父母內心深處又對孩子有更高的期望,希望能把孩子培養(yǎng)成有教養(yǎng)、有追求的人,這種落差該如何填補?

 

西格爾:養(yǎng)育中經常會出現困難時刻,比如,孩子沒禮貌、頂嘴、發(fā)脾氣、不做作業(yè)……這些都是所謂的“生存時刻”,但同時也是機會,只要采取恰當的方式,“生存時刻”同樣也是“成長時刻”。

 

我們的大腦包含很多部分,這些部分各有各的功能,讓大腦良好運行的關鍵是讓各個部分協同運作,這就是整合。孩子的大腦沒有整合的時候就容易出現上述問題,我們要幫助孩子整合大腦。如果孩子大腦橫向整合得很好,左腦(負責邏輯)右腦(負責情感)就可以協調運作;如果縱向整合得很好,上層大腦(與思辨、理性有關)就可以和下層大腦(與本能、直覺有關)協調運作,從而使孩子的各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發(fā)展。在《全腦教養(yǎng)法》一書中有很多具體方法,這里我可以舉個例子,說一說如何利用全腦教養(yǎng)法將生存時刻轉變?yōu)榘l(fā)展時刻。

 

小女孩在美術課上畫了一幅很漂亮的畫,興沖沖地拿回家給爸爸看。但沒等拿給爸爸,畫就被寵物狗給弄破了,小女孩傷心地哭起來。在這種情景下,女孩的爸爸會怎么回應呢?

 

爸爸:寶貝,很遺憾狗狗弄壞了你的畫。但是別擔心,你明天可以在學校里再畫一幅。

 

這種回應避免了對孩子情緒的置之不理或者否定。

 

爸爸:寶貝,很遺憾狗狗弄壞了你在學校畫的這幅很特別的畫。爸爸知道你現在肯定很難過。但你還記得狗狗昨天陪你睡覺時,你是什么感覺嗎?

 

女兒:我愛它。

 

爸爸:看見沒?有時候你覺得你很愛它,有時候又對它生氣,你的感覺是會變化的,對不對?

 

這種回應方式則幫孩子了解了內心感受的短暫性。

 

孫云曉:由于中國的特殊國情,獨生子女家庭在中國很普遍。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會面臨哪些挑戰(zhàn)?父母又能做些什么?

 

西格爾:教養(yǎ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讓孩子擁有許多關系,這樣可以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其中不僅包含對個體的理解,還能感受到個體是更為龐大的整體的一部分。獨生子女在家中是全部注意力的焦點,他們會感到沒有必要對欲望做出妥協。我認為獨生子女家庭要留心這一問題,要做出特別的努力,讓孩子成為更大群體的一部分,例如擴大家庭規(guī)模,或與值得信任的社區(qū)成員建立緊密關系。

 

人類是可以“共同撫養(yǎng)”的一種動物,當允許其他人成為集體養(yǎng)育的一部分后,孩子會形成與他人分享的意識,這一點在學校和家庭中都能看到。當我們正視心智的需要時,我們會做出特別的教養(yǎng)努力,去解決面臨的挑戰(zhàn),我認為這對獨生子女家庭同樣適用。

 

孫云曉:孩子出現不良情緒波動時,可能是心中已經積聚了很大的心理能量,那么適度、及時地讓孩子發(fā)泄情緒是否很有必要?

 

西格爾:表達情緒是非常重要的,但注意要用建設性的話語而非破壞性的話語去表達。這要求孩子不僅要學會如何更好地表達自己,還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我們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做過一個研究,研究表明,通過演示“為情緒命名”和“馴服情緒”的方式,有助于人們變得冷靜。壓抑情緒只會讓情緒更壞,良好的表達是有益的。

 

孫云曉:孩子擁有規(guī)則意識是規(guī)范行為的重要保障,在訂立規(guī)則的過程中父母需要注意什么?怎樣能既立規(guī)矩又讓孩子遵守?畢竟有些孩子會出于好奇,不斷去挑戰(zhàn)父母的方法和底線。

 

西格爾:雖然父母要在親子關系中保持權威,但在制訂規(guī)則和紀律時,要盡量跟孩子探討各種選擇,與他談判。尊重孩子,讓他多想辦法。通過請他參與決定、提出解決方案,促進孩子高級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孫云曉:在您的觀點中,獨處是一個人進行情緒調節(jié)的重要方式,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有“慎獨”的修養(yǎng)方法,即人獨處時謹慎不茍。那么獨處對于大腦發(fā)展有怎樣的影響?孩子從多大年齡可以進行獨處?

 

廣告

西格爾:對一名要上小學的孩子來說,離開身邊熟悉的人且能夠感覺舒適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這和孩子遭到忽視非常不同,被忽視可不是什么好事。如果兒童需要情緒安慰的時候,長期或經常被忽視或被排斥會造成心靈創(chuàng)傷,這和年齡無關。

 

孫云曉:根據氣質類型研究,人的氣質類型可分為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和抑郁質,4 種氣質類型的人與外界的互動形式各不相同。在您的研究中,是否有根據不同氣質類型的孩子進行教養(yǎng)的研究?或者說,關于第七感的研究是否在不同氣質的人群中通用?

 

西格爾:關于氣質類型有很多種觀點,但每種觀點都沒有足夠的研究給予支持。所以從學術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說大多數孩子(80%)早期的一些性格特點在成長后期,比如青春期或成年后將無法再觀察到。所以說,人是有很多變數的,這是好事,還需要更多的研究。無論如何,提供良好的親密關系以及健康的思維習慣是至關重要的。

 

3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http://hotbraziliangirl.com

企業(yè)微博網:?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溫馨提醒: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本版案例細節(jié)均經過處理,請不要對號入座。


?相關文章

時間 : 2019-09-24
標簽 : ,,,,,,,,,,,,,,,,,,,,,,,,,,,,,,
分類 : E 親子家庭教育
評論 : 0條

= 10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