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情境下考試焦慮的調(diào)整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gòu):認知情境下考試焦慮的調(diào)整
焦慮,是一種以情緒表現(xiàn)為主要特征的心理、生理狀態(tài)。它是以個體對未來發(fā)生事件的著急、緊張、不安、惶恐、憂慮等心理表現(xiàn)和心率加快、呼吸加劇、胃腸不適、多汗、尿頻、頭痛、失眠、多余動作增加等生理表現(xiàn)形式反應出來的。
所謂考試焦慮,顧名思義,它是個體應對考試情境出現(xiàn)的一種焦慮反應,我們可以把它描述為在應試情境刺激下,受個體認知評價能力,人格傾向以及其他相關身心因素所制約,以擔憂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為行為方式,通過不同程度的情緒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生理狀態(tài)。
考生的考試過程就是考生的知識表征過程
每個清醒的人只要他在記憶或思考,他就在表征知識。但是,每個人表征知識的意義、性質(zhì)和水平是不同的。學習困難學生和學習優(yōu)秀學生對同一知識的表征也是有所不同。
人類的知識表征過程至少有如下四種性質(zhì)和水平:
第一、把知識表征作為一種自發(fā)的知識加工與記載過程,這是每一個智力正常的人都可以做到的。
第二、把知識表征作為一種處理學習問題的常用程序性知識,一般表現(xiàn)為較聰明的學生在遇到學習困難時,稍作努力便可以做到。
第三、把知識表征作為一種指導自己有效學習或解決問題的策略性知識,這是熱愛學習的學生在獲得如何對知識進行表征的程序性知識時的常有心向,即有意地為獲得一種學習策略而掌握、表征該知識。
第四、把知識表征轉(zhuǎn)化為提高學習或解決問題效率的智慧技能,即認知策略或元認知策略,也就是那種想把知識表征作為策略性知識的人通過練習,把策略性知識轉(zhuǎn)化為可以自動化實現(xiàn)的智慧技能。
在這四種水平上,后兩種水平的知識屬于策略性水平的知識表征。
當解題者被一個難題難住以后,他的大腦會自動地檢索理解當前問題和解決當前問題所需要的陳述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那么這種自動的或自發(fā)地檢索知識過程是否正確?方法是否簡潔、有效?還有沒有更好的思路和方法?這些任務必須由認知策略的反思、評價、監(jiān)控和指導過程來完成。在考試過程中,考生們成績優(yōu)秀和成績發(fā)揮不出來的原因和差別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是老師、學生、家長都很關心的問題。
下面通過一個案例來進行具體分析
一、來訪者基本情況
小元(化名),男,16歲,大連某初中初三學生,平時學習良好,在第一次模擬考試結(jié)束后出現(xiàn)身體癱軟,情緒失控,在家里又哭又喊,對數(shù)學考試很恐懼。家長很擔心出現(xiàn)意外情況,曾想放棄讓孩子參加考試。
二、對來訪者考試焦慮性問題原因的診斷分析
(一)潛意識條件性情緒
所謂條件性情緒反射是一種在條件反射形成和發(fā)生過程中,本人未曾意識到或本人的意識不容易控制的情緒,在相同或相似刺激出現(xiàn)時自動伴隨的情緒。
小元在2歲半之前什么都不怕,甚至拿刀去嚇唬別人。家長感覺這樣下去不好,所以后來家長把小元送去全托幼兒園上學三年。回來之后小元的性格很膽小,很聽話。在四年級時母親去國外工作,一年只回來一兩次,在初二考試前一個月母親回國,期間因想念媽媽所以每天跟媽媽一起參加各種場合的游玩而忽略學習,媽媽走后馬上進行了考試,結(jié)果考試很糟糕,從原來的前幾名下滑到班級后面,尤其數(shù)學更不好。爸爸非常生氣,嚴厲訓斥之后并很長時間冷漠小元,并很長一段時間不再照顧和管理小元。此時小元的條件性情緒已經(jīng)形成,從最初的害怕表現(xiàn)不好就會被送離家庭、離開爸爸,到后來的對擔心考試失敗,失敗之后爸爸就會不管自己了,害怕失去爸爸對自己的愛和關心。即每次考試前(S),就會不由自主的出現(xiàn)擔心、害怕、焦慮的消極情緒(E),這種情緒導致軀體上的反應以及考試發(fā)揮失常(R)。而中考前,小元母親是打算親自回來陪孩子中考的,但是父親想起曾經(jīng)因為四年級的時候就因為媽媽的溺愛和想念導致孩子學習下降,所以一家協(xié)商后決定媽媽在這期間不回國,也不敢與孩子多交流,害怕受到影響。而小元因想念母親和擔心考試失敗的條件性焦慮情緒在一摸考試結(jié)束剛后達到最高峰爆發(fā),也就是考試結(jié)束后在座位上大哭并身體癱軟,后被爸爸接回家。之后經(jīng)常一想到考試就會出現(xiàn)大哭大喊的現(xiàn)象,很擔心數(shù)學考砸。
(二)數(shù)學解答題知識表征策略性水平的診斷
1、小元,對數(shù)學考試的恐懼一方面來自于條件性的焦慮情緒,另一方面來自于錯誤的策略性知識表征和缺乏正確的策略性知識表征。小元有個好朋友,他們經(jīng)常一起討論。當小元平時有不會的難題時,總喜歡去跟朋友一起討論然后就會有思路,即使在考試的時候,也喜歡一起私下里對答案。這就是小元的遇到難題時錯誤的策略性知識,即先自己思考,思考不出來,就去尋找朋友的幫助和思考,在考試過程中,希望能得到相對答案,如果沒有,心理就沒底,考試出來的時候總覺得自己的答案是錯誤的。
2、缺乏有意地為獲得一種學習策略而掌握、表征該知識。
不去思考還有沒有其他方法,或者將這個方法可以用在其他方面。比如,小元在做數(shù)學解答題的時候,如果讀完題有思路就很高興,如果沒有思路就不知道怎么辦,開始頭腦不清晰,然后把已知條件羅列出來就放棄了,說老師能給多少分就多少。小元的這個思想也表現(xiàn)在語文考試中。他喜歡在考試語文的時候壓作文題,如果壓上了這考試就一切順利了,如果壓不上就會很糟糕,開始胡亂寫。
3、缺乏那種想把知識表征作為策略性知識通過練習,把策略性知識轉(zhuǎn)化為可以自動化實現(xiàn)的智慧技能。
小元缺乏去總結(jié)概括類型題。總認為數(shù)學很難,每次做完數(shù)學題就覺得終于完成任務了,沒有形成回過頭來總結(jié)概括這個類型題以后都怎樣做的策略性知識。小元在做解答題上缺陷還存在著,有些題做過了,再做的時候還會花費很長時間,甚至還會再做錯。沒有把解某一類題的把策略性知識轉(zhuǎn)化為可以自動化實現(xiàn)的智慧技能。也就是小元曾經(jīng)成功地表征了某個知識,但是沒有把這一知識表征升華為一種認知策略加以儲存,加以練習。為什么會沒有想到升華這一認知策略呢,其中最大的可能性是來自某種消極自我觀念的影響,例如,自己的數(shù)學很難,自己需要跟別人討論才能做出來,這次只是偶然做出來。對于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為什么他們做題速度很快,其中一方面原因就是他們頭腦中已經(jīng)把這道題的解題思路達到自動化過程。
三、元認知干預技術的設計與實施
元認知干預技術是對來訪者進行認知調(diào)整后,通過暗示性學習改變來訪者的條件性情緒,進而形成適應行為反應的心理學應用技術。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wǎng):?http://hotbraziliangirl.com
心理健康網(wǎng):?http://www.xmxljg.cn
企業(yè)微博網(wǎng):?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wǎng):?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gòu)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廈門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gòu)(尊重您的個人私密,使隱私權得到充分的保障)